《道德經》里有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比说某砷L無非是自知自勝的過程,自勝基于自知。當“自知”出現(xiàn)了問題,“明”就沒有了?!白灾庇梦覀儸F(xiàn)在的語言來表達就是“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自我評價的結果。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有兩個世界伴隨:孩子參與由父母等長輩或由教師主導的成人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學習成人世界的思考方式、處事能力、價值追求。同時孩子參與由孩童自己組成的兒童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享受童言童語、無知無畏。對兒童而言,孩子在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里的經歷是自我評價的來源。顯然,孩子的完整自我認知既離不開成人世界的經歷,同樣也離不開兒童世界的經歷。
兒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投影。兒童世界對孩子的成長意義在于幫助孩子形成比較客觀全面的自我認知。孩子在成人世界里的自我認知基本來自成人的評價,而成人的評價往往比較單一。在很多成人看來,只要考試分數高,孩子就被認定為優(yōu)秀。在這樣的評價體系里,孩子也自認為很優(yōu)秀。反之,成績差的孩子也面臨著自信心不足等問題。
但在兒童世界里,孩子們的成績便不再是形成自我認知的主要依據。對孩子們來講,成績好固然好,但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那就是孩子自身所具備的技能對這個兒童世界有用,從而受到同齡伙伴的認可。
時代的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新體驗,但同時也帶來了環(huán)境的改變,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孩子們?yōu)橹黧w構建的兒童世界也在漸漸消失,這種變化帶來了孩子對成人世界的極度依賴,繼而帶來孩子自我認知的失真。
在兒童世界里,同伴社交對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尤為關鍵。原本,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的嘉獎可以在兒童世界里炫耀,收獲同伴的羨慕,得到分享的喜悅;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的挫折可以在兒童世界中發(fā)泄或表達,得到同伴的寬慰或比慘,在寬慰與比慘中化解了挫折帶來的苦痛。但隨著兒童世界的消失,這些自然而然發(fā)生的表達與化解都沒了。更重要的是,以往,孩子在成人世界里獲得的失敗可以用在兒童世界中獲得的成功進行對沖,在成人世界里獲得的成功可以用在兒童世界里獲得的挫折進行對沖。同樣,隨著兒童世界的消失,這些對沖沒了,就會給孩子帶來自我認知的缺失,從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
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就當下而言,課程教育、心理篩查都是必要的,但就長遠而言,只有這些是不夠的。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其解決方式應該是給孩子補上一個成人世界怎么努力都無法替代的兒童世界,幫助孩子形成客觀、真實、穩(wěn)定的自我認知。
為了給孩子補上一個兒童世界,我校設計了一個活動——“夢想領袖”活動,旨在用教育的方式給孩子們補上一個形成自我認知的經歷。學?;顒咏M織的主要過程包括尋找“夢想領袖”、組建團隊、追逐夢想、成果展示、反思總結5個環(huán)節(jié)。
活動的出發(fā)點是孩子們的一個愿景,比如騎自行車、環(huán)境保護、朗誦、擊劍等。這個出發(fā)點保證了兒童世界的組建紐帶是一件事情,是孩子們的共同夢想,孩子們提出愿景的過程就是尋找“夢想領袖”的過程。
活動的組織是孩子們夢想的具象過程,由“夢想領袖”將夢想具象為口號、旗幟、計劃、裝備等,并且通過廣告、演講、面談的方式來告知同學,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同時,因為每一名學生都會見證到多個不同的“夢想領袖”的廣告、演講、面談,這些學生在不同的被激發(fā)的過程中漸漸清晰自己的夢想,從而選擇申請加入自己感興趣的組織。在雙向選擇中,孩子們形成同盟關系,“夢想領袖”就有了一個夢想團隊。
“夢想領袖”活動的開展是兒童世界得以真正落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老師充當了咨詢者的角色,父母是保障者,導師是孩子們自聘的。因此,這個世界的主角是兒童,成人在這段時間里退出了兒童生活的主導地位,兒童們自主安排了屬于他們的計劃。
因為要進行成果展示,由“夢想領袖”活動組成的兒童世界便具有價值追求,他們不是湊起來玩,而是湊起來追求一個成果,這個成果便是夢想的收獲。又因為成果展示是同年級的多個夢想團隊間的交流與比賽,孩子們的榮譽感和集體意識在兒童世界里開始綻放光芒。
活動還設有反思總結環(huán)節(jié)?!皦粝腩I袖”活動前后一共5個月的時間,大家奔著一個夢想,或者說是為著一個夢想湊到一起,一起瘋狂地努力了5個月,有困難、有開心、有矛盾、有友誼、有成功、有失敗等,都由孩子們進行反思回顧,以一本紀念冊的形式,對這次“夢想領袖”活動進行總結。這場告別也是孩子們向一個屬于自己的兒童世界告別,或者大家相約,以下一場“夢想領袖”活動的方式再相聚,兒童世界便成了孩子們有商有量的心理空間。
“夢想領袖”活動開展至今,我們一共組織了九屆,活動深受孩子們喜愛,教師們也樂此不疲。在小學階段,孩子們都有多次參與“夢想領袖”活動的機會,這樣便會有多個“兒童世界”的經歷,在不斷的經歷中形成客觀真實的自我認知,為孩子們的“自勝”打下“自知”的基礎。
學校是這個社會的教育組織,一定要用教育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而這便是學校的擔當,是學校成為學校的根本所在。而所有的擔當,都會化為成長的美好。
(作者系浙江省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23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