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等身與讀書等身
著作等身就是“形容著作極多,疊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這是對那些寫作大家的贊美。世上那么多人,能真正做到著作等身者,肯定有,但少之又少,因為這需要人一輩子努力寫作才能達成。所以,很多人見到“著作等身”就“卻步”。生活中的許多人,難題敢解,險峰敢攀,一本或幾本書能寫,但也不敢給自己的人生立下著作等身之目標。
其實,“著作等身”出自《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宋朝時期,從小有神童之稱的賈黃中15歲就高中進士。他的父親對他要求很嚴,規(guī)定每天要讀一定數(shù)量的書籍。小黃中每天要讀多少量的書呢?方法很簡單,就是把要讀的文章篇幅展開,用它來量黃中的身高。身高多少,當天就得讀完多長的文章。黃中的記憶力相當驚人,居然當天讀完還能背誦下來。
這么一說,“著作等身”的本義不是講寫作的,而是講讀書的,講讀人家著作的,講每天要讀與身高一樣長的文章篇幅。我曾說許多人誤解了“著作等身”,其實也對也不對,因為許許多多的詞語有本義,有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將“著作等身”引申為“形容著作極多”完全可以。不過,理解引申義,我們也不能忘記其本義。
每天該讀多少量的書,賈黃中的故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把一部書簡展開量一量,110厘米身高,就讀110厘米的書;145厘米身高,就讀145厘米的書。年齡變,身高變,每天讀書量也會有所改變,讀上若干年,怎么可能沒有成就?賈黃中的父親這一做法,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那么,這個原創(chuàng)的智慧會不會給予今天的中小學生負擔呢?沒有做過的,一看“等身”一詞,就會被嚇倒,就會立即否定,認為太多了。那今天的學生能否如賈黃中那樣做到每日讀書等身呢?算一算就知道了。
我們所看的書有不少開本,其中16開和32開的書比較多。以185mm×260mm的正16開為例,一頁紙的寬度是18.5厘米。如果一天讀10頁書,排在一起,就達185厘米,已經(jīng)超過大部分成年人的身高了,假如2分鐘讀1頁書,每天讀20分鐘的書,就足以讀書等身了。看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一智慧,今天的我們,每天只要拿出20分鐘來讀書,就可以達到了。如果每天能讀一個小時的課外書,一頁頁排起來,就有好幾個身高了!
思考“著作等身”如上解釋,我覺得一個人可以先“讀書等身”,讀著讀著,想寫了,就努力成為“著作等身”者。由于我一直把“讀書”理解為“讀+書”或“讀×書”,把其中的“書”當成名詞,也當成動詞,所以“多讀書”就分解成了多讀書和多寫書。如此,“著作等身”就被“讀書等身”涵蓋了。其實,和“著作等身”相比,“讀書等身”也能減輕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負擔。
每年一張讀書等身照
前面算過了,每天只要讀書20分鐘,人人都可以做到讀書等身。但這一算,因為有點兒抽象,有些人可能想不出這種讀書等身的樣子,所以,給學生及家長、老師算過之后,我對“讀書等身”又有了新注解,有了人人可以做的策略,即每學年最后一天,也可以每年最后一天,父母與孩子一起把一學年(一年)讀過的書壘起來,共同與書合影。我把這樣的照片稱為“讀書等身照”(有人說,借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在書店里看的書,不能帶回家,怎么辦?很簡單,每次借書,看一看與自己讀過的書哪一本厚度差不多,拍照時,用這些讀過的書代替一下,轉(zhuǎn)個方向,不把書脊上的字露出來就可以了)。
這一想法產(chǎn)生于2017年8月,首張照片拍于2018年元旦。2017年9月,我教五年級,帶著學生們讀書,每天寫日記。我告訴他們一個新計劃,即12月31日晚上睡覺前或者2018年元旦這一天,要拍讀書等身照并發(fā)給我。元旦那天,51名學生,發(fā)來了51張照片,真的非常震撼。
雖然他們的一至四年級不是我教的,但自2010年以來,我們學校一年級家長在孩子上學前都要接受我給他們的一場培訓——《小學六年到底該讀多少本書》。培訓中,我會重點講“1525+N”多讀多寫體系。這一體系是:第一學段(一、二年級),每名學生讀1000本圖畫書+N本橋梁書,孩子每天回家說說自己一天的精彩,父母聽完后,用百字的方式簡單記錄孩子的精彩(不能讓孩子寫,孩子小,識字少,手也小,不能增加他們的負擔!我告訴學生父母,兩年4個學期的精彩,幫助孩子記錄下來,就是孩子完成4本非常棒的“書”。另外,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不少學生討厭寫作,不知道寫什么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當孩子三年級開始寫作時,能常常重讀一、二年級自己所說的精彩,這些精彩就會變成寫作素材,作文寫什么的難題會因此得以突破,孩子寫作恐懼感因此得以降低);第二學段(三、四年級),每名學生讀500本橋梁書+N本100—200頁純文字的經(jīng)典童書,每天拿出15—20分鐘,用最少5行日記的方式記錄當天精彩的發(fā)現(xiàn);第三學段(五、六年級),每名學生讀200本100—200頁純文字的經(jīng)典童書+N本自由選擇的書,每天只要10—20分鐘就能完成5—10行的日記寫作;第四學段至未來(七年級以上),每年讀50本較厚的書(每周讀1本書),每天寫一點兒,不要停止。所以,我教這個班雖然才一個學期,讀書等身照照樣可以拍。
我創(chuàng)立的這一多讀多寫體系,小學六年的閱讀量達到1700本。有人說,這個量太大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只要求9年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0萬字(每天閱讀5分鐘,就可以完成這個閱讀量),1700本書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其實,20多年來,我國出臺了3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3部標準都倡導“少做題,多讀整本書”,我每天帶著學生在學校里用不少于20分鐘讀書,同時精選題目,讓每名學生在放學前完成作業(yè),晚上回家就是讀書加寫日記,正是努力把這一倡導落到實處。實踐證明,6年時間完全可以輕松讀完1700本書,我教過那么多學生,至今沒有學生及家長認為負擔重。
2018年8月底,我給一年級家長培訓。培訓中,我首次向一年級家長展示了我班的讀書等身照,學校校長也是第一次坐在下面聽我講。家長們、校長都覺得讀書等身照非常有意思。講座一結束,校長立即告訴我“馬上全員推進”。就這樣,我校38個班,都在2019年元旦那天拍起了讀書等身照。
2019年,《這里有群“讀書等身”的孩子》刊登在《人民日報》上。這篇采訪報道,有三分之二的文字是我和我的學生及家長在講“讀書等身”的故事。文中也有我校的成績數(shù)據(jù),證明1700本書的閱讀能整體換來非常好的成績。沒想到,當天就有數(shù)百家媒體轉(zhuǎn)載這一報道,“讀書等身”一詞也被許多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看好。這幾年,每年又有多場家長公益培訓,每一場都會講讀書等身照。如今,你以“讀書等身”搜索圖片,真的數(shù)不清,看不完。2021年,學校又以“語言體驗場:‘等身閱讀’課程基地”成功立項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項目,“讀書等身”就這樣推廣至全學科、相關社團及整個教育集團。今年,這一項目也以優(yōu)秀成績結項。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更高
每學期結束,我都會引導學生把日記本及每學期所寫的作文本裝訂并保存好(一年時間,每名學生都會有兩本作文本加上多本日記本)。2023年秋季,我開始搞圖畫書與創(chuàng)意寫作實驗,每周我會在讀寫課上給學生讀一本圖畫書,然后用這本圖畫書的主題引導學生寫一篇創(chuàng)意文章(周末不布置任何練習題,只寫一篇創(chuàng)意作文)。一年下來,我為學生讀了4組共40本圖畫書,每名學生都完成了40篇創(chuàng)意作文,裝訂起來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如此,我為他們每年的“讀書等身”就奉獻了40多本書及自己寫的日記書和創(chuàng)意作文書的高度。所以,我的班級讀書等身照加上了自己的作品書,并要求學生把自己所寫的“書”放在當年所讀的書上面,美其名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才更高!”一年結束,學生們發(fā)來的照片,有“超級巨人”,也有“小巨人”。與“小巨人”合影,雖然自己比巨人高大一些,但誰看都覺得不太美。與“超級巨人”合影,雖然自己不高,卻顯得超級榮耀,超級美。所以,“讀書等身”是一件超級有趣的事。
當“讀書等身”變成一所學校的大項目時,每位學科教師都是項目負責人,都要高質(zhì)量完成國家教材教學任務。而高質(zhì)量完成國家教材教學任務,不能少了學科閱讀,還要用自己所教學科的作品有意識地引導每名學生都要有自己的作品。讀書等身照,一是與書合影,二是與自己的作品合影。全學科教師共同行動起來,每年的那張讀書等身照才是色彩繽紛的。比如道德與法治課,現(xiàn)在有許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繪本、橋梁書、純文字書,教師應該每學期都帶著學生讀這些書;語文課每一篇課文都可以找到起碼一本書,很多書教師與學生都沒有看過。今年上半年,我在幾所學校為四年級學生上《小英雄雨來》整本書,這是課文《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對應的整本書。課堂上,我把這個學期28篇課文對應的28本書名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只讀了《小英雄雨來》,但如果學生們讀了這些書,對課文的理解肯定更深刻;數(shù)學除了教材外,數(shù)學類的圖畫書、繪本、著作真的讀不完;英語更是有原版引進的童書,成千上萬;還有適合兒童讀的科學類、音樂類、美術類、體育類、信息技術類……太多太多了!小學6年拍6張、中學6年再拍6張,12張照片放在一起,一個個真正的讀書人就會以這種簡約而震撼的姿態(tài)走進大學,走進未來。
其實,不只是學生拍讀書等身照,學校領導、各學科教師、學生父母也應該拍讀書等身照。假如共同做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不再只是人人都會背誦、勸人去讀去寫的詩句了。
有一本書叫《過目不忘的讀書法》,書中有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如果你每個月讀7本書,你將超過96%的日本人;如果你每個月讀10本書,你將超過98%的日本人。這本書的作者樺澤紫苑是日本精神病科醫(yī)生、作家,他每個月讀30本書,每年出版3本書,每月都有演講,每月在電影院看10場以上電影,每年還有兩次長途旅行,每天更新社交媒體……樺澤紫苑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過目不忘的讀書法”其實就是天天寫作、天天讀書。如果每本書厚度1厘米,他每個月就讀完了30厘米高的書,一年就可以讀3.6米高的書。我看過幾本樺澤紫苑的書,每本書都不厚,也就1厘米左右。也就是說,他一年寫3厘米厚的書,10年就可以寫30厘米厚的書——假如他從大學畢業(yè)開始寫作,每年出版3本書,不到80歲,就真正達到“著作等身”了。
(作者系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0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