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貴州省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咨詢師張恒榮在今年9月曾接到這樣的一通來電:18歲的女孩林林(化名)打電話求助,自己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正常地講話。林林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一年和父母只有一次見面機會,導致自己很難和父母溝通,無法建立親密的關系。
不少父母為了生計到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打工,由于工作地的居住條件有限和工作較為忙碌等現(xiàn)實因素,無法把孩子帶在身邊,導致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于聚少離多,有些父母甚至和孩子一年只有一次見面的機會,導致彼此之間沒有建立親密關系。孩子視父母為陌生人,受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自身。父母背井離鄉(xiāng)外出務工,是為了提高家庭的經(jīng)濟水平,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結(jié)果卻造成親子關系疏離,實在令人嘆息。
父母的“失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許多留守在家的孩子除了情緒管理能力相對較弱,還存在孤單、自卑、社交能力不佳等問題。父母要意識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前提。有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期。因此,有專家建議父母要親自撫養(yǎng)孩子。雖然這對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來說并不現(xiàn)實,但仍需要引起重視,盡可能在這一關鍵期多陪伴孩子。
即便必須外出務工,父母也要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和溝通,建立有效“連接”。父母要盡可能地在固定時間給孩子打電話,不要只詢問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多與孩子聊聊日常生活,問問孩子有沒有碰到煩心事,鼓勵孩子講講自己的事,提高孩子的表達和溝通能力。父母也可以談談自己的工作,讓孩子明白外出打工的不易。當孩子認識到父母雖然是為了更好地經(jīng)營家庭而不得不外出務工,但心里時刻牽掛自己,可能就會消除不必要的誤解,減少孤獨感。父母還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兒童節(jié)等,給孩子寄一些禮物,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一些好書,讓孩子多一些溫馨感。父母在難得回家的日子里,要有意識地多陪伴孩子,多跟孩子聊聊,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日常交往等,讓孩子能切實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盡管父母不在自己身邊,但因為有親密的溝通交流,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時刻在牽掛自己、關愛自己。這樣,當遇到委屈、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很自然地向父母傾訴,獲得心理支持,不會把父母視作陌生人。
在外務工的父母無疑是忙碌的,但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留守在家的孩子需要關愛和陪伴。如果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心理需求的關注,那么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父母也會追悔莫及。因此,在外務工時,父母要努力和孩子保持“連接”,給孩子另一種形式的溫暖陪伴。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院研訓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4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