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日罕烏拉蘇木,地處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腹地,這里人煙稀少,荒蕪寂寥,冬夏溫差可達80度。2009年,我國首個大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落址于此。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一批批沈陽化工大學畢業(yè)生陸續(xù)離開家鄉(xiāng)和親人,來到這里,踏實苦干,追逐夢想,年復一年地堅守在祖國北疆能源建設一線,踐行著“化工報國”的無悔青春。
開墾黃沙中的“南泥灣”
“大風,沙塵暴,沙子打在臉上真是一個疼……”楊志勇回憶第一次走進渾善達克沙地時,仍記憶猶新,“眼前的荒涼令人震撼,人困黃沙中,真有點兒開墾南泥灣的感覺?!?/p>
楊志勇是沈陽化工大學96級畢業(yè)生,遼寧省葫蘆島市人。2009年,他毅然辭去離家更近的化工企業(yè),成為大唐克旗公司第一批員工。冬季的大漠北風呼嘯,寒冷異常,大雪沒過膝蓋。每次出現場,楊志勇和工友們裹著最厚的羽絨服也無濟于事,“沒想到這里這么冷,那個時候我甚至想到了鐵人王進喜,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咬咬牙,堅持!”
“有一次,廠里運煤的提升機壞了,上不去煤,就沒辦法取暖,我們幾百人靠著人力上煤,在零下40多度的夜里硬是堅持了三四個小時。”楊志勇說,那個時候環(huán)境非常艱苦,吃水靠打地下井,但是沒人叫苦叫累,還都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學習工藝技術。越是艱苦,越是團結;越是艱苦,越要奮斗。這就是化工人的意志。
接下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化工學子走進大唐克旗公司,其中就有沈陽化工大學的劉洋、馮志強、黃婷婷等42人。他們的到來,為項目試運行注入了新生力量。
鍛造攻堅克難的“生力軍”
“我們的使命就是將劣質褐煤轉化成清潔天然氣,為綠色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首都的天更藍。”沈陽化工大學2010級畢業(yè)生劉洋剛到企業(yè)時滿懷激情。
甲烷化工藝是生產煤制天然氣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劉洋到來之前,這項技術的成功實踐還屬于國內空白。為將甲烷化工藝吃透,劉洋一句一句翻譯英文設計文件,提出多個技改優(yōu)化項目,僅甲烷化催化劑升溫還原優(yōu)化就將原設計的45天,縮短到了29天,大大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
跨越艱辛,走向成功。2012年7月28日,甲烷化裝置終于產出了合格天然氣,標志著全國首套煤制天然氣項目甲烷化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爱敃r感到非常自豪,就像是贏了一場勝仗!毫不夸張地說,你問我的生日是幾號,我可能想不起來,但是這些勝利時刻,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這是化工人的純粹,也是沈陽化工學子的擔當。
他們永葆激情、追求卓越
在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流程中,甲烷化是最終工序,氣化則是第一道工序。所謂氣化,就是將原料投入氣化爐中生成粗煤氣,以及焦油、氨水、氨氣等附產品。
馮志強,沈陽化工大學2011級畢業(yè)生,他高大魁梧,一臉陽光。在氣化中心的十多年里,他工作認真負責、善于動腦,“排放廢氣之前要利用氨氣進行脫硫處理,過去需要采購氨氣,現在氣化中心可以將分離出的氨氣回送到動力中心,不但節(jié)約了脫硫成本,還生產出硫酸銨產品?!瘪T志強興奮地說,“化工處處都是寶,我的工作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尋寶’?!倍嗄陙?,馮志強參與了氣化中心每一項工藝流程的技術改造,為企業(yè)創(chuàng)價值、在國家能源建設一線留下自己的足跡,就是他最大的追求和幸福。
“衣服被汗水浸透,混合著難聞的氣味,但我們沒時間考慮這些……”黃婷婷是沈陽化工大學2010級畢業(yè)生,她負責的是分析檢測工作。為確保數據的及時性,黃婷婷經常守在生產一線。在氣化中心試車階段,她和同事在幾百度高溫的氣化爐旁的分析室里奮戰(zhàn)了一夜。
由于是試車階段,氣化爐的運行并不穩(wěn)定。一次取樣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拔覕Q開閥門后,一股煤氣水噴涌而出,真是毫無準備,從安全帽到衣服,噴得到處是煤氣水。那股味道,真是沒法形容。”下班后,黃婷婷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洗去這一身難聞的氣味,而是趕緊跑到食堂吃飯,“真是餓壞了,吃飽了就睡了?!边@一年,黃婷婷才24歲,她稚嫩的身軀已然扛起了重擔。
2019年,大唐克旗公司黃婷婷帶頭開展創(chuàng)新工作室工作,這是對她多年來全身心投入檢測工作的肯定?!皠?chuàng)新就是顛覆過去的方式,追求更大的卓越,這給了我很大壓力,也讓我始終保持斗志?!边@兩年,黃婷婷參與創(chuàng)新項目10余項,助力企業(yè)獲得CNAS實驗室認證。
14年來,這些來自沈陽化工大學的化工人篳路藍縷、筑夢荒漠,用奉獻與擔當擦亮了“首都經濟圈”綠色發(fā)展的底色,繪就了祖國新能源事業(yè)的廣闊未來。他們散盡芳華,甘作“一塊磚”,在黃沙中支撐起綠色能源保供的重任。
荒涼的大漠,火熱的人生。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邁向卓越未來,這些扎根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的化大學子,用自己的奮斗堅守、勤勞智慧,砥礪化工強國之志,實踐化工報國之行。
他們的故事,向世人印證了“艱苦奮斗、知難而進,追求卓越、守正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化大精神,而更多的“他們”或勵志于校園里“強學力行、喻理求真”,或馳騁在建設祖國的各條戰(zhàn)線上,為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奮勇向前,為母校書寫更大榮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